【核心技巧 】掌握让产品“开口说话,自发传播”的秘诀
过去几年,我们见证了太多的刷屏级产品、H5、现象级的营销事件。
这些巨大的成功,让很多营销人员和产品经理不禁思考:
这些一夜爆红的产品究竟有没有章法可寻?
Faceu、小红书、网易云音乐那些红极一时的产品为什么可以被用户广泛传播?
有什么样基因的产品注定可以成为爆款产品?
自传播是指,依靠产品自身因素,引起别人自发传播。产品如果具有自传播属性,会让推广效果事半功倍。
八个方法如下:
1、主流程——设计产品时,就考虑如何让用户更愿意、更容易去分享。比如:分答。
2、可视化——让产品和用户更容易被看到。比如:摩拜单车。
3、个性化——私人订制。比如:iPad上印刻名字。
4、植彩蛋——让产品更有趣。比如:百度搜索“黑洞”。
5、超预期——主体验之外的延展体验。比如:海底捞的服务。
6、参与感——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和改造之中。比如:小米路由器针对发烧友的1元公测。
7、加文案——给产品配上有趣、容易引发传播的文案。比如:奔驰mini——不要说你爬过的山峰只有早高峰。
8、抓热点——结合全民关注的热点事件或者社会问题。比如:借势国足1:0战胜韩国队。
比如举办一场活动,如何让活动本身形成自传播呢?
1、主流程——现场设置有特色的留影区,诱导参会人员拍照分享。
2、可视化——参会人员的logo墙或者二维码墙。
3、个性化——参会人员的生日。
4、植彩蛋——现场抽奖。
5、超预期——额外赠送。
6、参与感——邀请朋友一起来。
7、加文案——北京欢迎您。
8、抓热点——……
用自传播看营销的三层境界
自传播是指基于事件、产品、营销活动本身的吸引力激发大家进行自发传播,而非仅仅靠砸钱投广告、强制收看、反复洗脑等方式引起人们的注意。
从自传播的视角来看,营销分为三个层次。它就像金字塔一样,最底层为无传播力的营销,中间一层是有传播力的营销,最高塔尖是有传播力的产品。
第一层,无传播力的营销内容通常指无创意、没有乐趣点的广告。这些广告观众没兴趣去看,即使看了也记不住,更不用说自发传播了。
第二层,有传播力的营销,顾名思义就是能引发观众自愿传播的营销。与无传播力的营销相比,这类营销加创意与亮点,它有自己的传播力,能吸引观众驻足观看。
同样是报纸广告,创意不同,自传播力不同,最终达到的效果可能就有天壤之别。
以深圳晚报上的广告为例。
这则广告不按套路出牌,没有利用大篇幅介绍自己的品牌/产品,而是以一句“不懂为什么就是突然想打一个广告”激发观众的好奇心。面对这种既有趣味,又有些无厘头的广告,不少观众想要扫描下面的二维码一探究竟。
接下来的事实证明,这则广告不仅在报纸端实现了曝光,更有不少人主动将拍照上传,使其在线上得到了自发式的广泛传播。与此同时有不少品牌看模仿“不懂为什么就想打广告”这样的文案跟套路跟风传播。而互联网时代判断一个广告做的好与不好,就是看他能不能引发其他品牌的模仿。
第三层,有传播力的产品。金字塔塔尖最厉害的方式是不做营销,让产品自己会说话。
举个例子:“金鸽”和“恰恰”是瓜子中的知名品牌,在超市中也十分常见,对于新出的瓜子品类如何在营销中更胜一筹呢?通过瓜子口感好、质量好、价格低等等已经很难超越,唯有用不同的打法让产品有说话能力。米未传媒旗下的“粑粑瓜子”做到了,不仅品牌名字大胆、前卫,包装和文案都让人忍不住拍照发朋友圈,形成产品的自传播。
如何实现产品自传播
究竟怎么能够实现让产品自己会说法这样的终极目标呢?五级模型是很好的方式。
第一级:人性
人性是做产品、做营销甚至跟人沟通的基础。
第二级:创意
在了解人性的基础上找出创意的方法,不仅是营销的创意,包括产品跟营销,这些最终都是对人性的实现,都是对人性的满足。
第三级:前提
在创意的基础上满足人性的需求是有一定前提的。唯有准确的洞察,靠谱的体验和好记的名称才有可能带来有自传播能力的产品。
第四级:载体
载体包含产品和营销两个层面。产品自己就有营销能力,营销本身做的有意思,这两者都会作为自传播的载体传播到网络当中。
要实现产品和营销在自传播过程中的融合的关系,营销过程就要做到从产品中来、到产品中去。
从产品中来就是把产品当中有意思的东西挖出来,作为直接营销的最佳素材。
到产品中去,把营销的一些产品植入到产品当中,让产品自己会说话。
第五级:网络
网络是整个自传播所依附的传播路径,它包含线上、线下的所有传播渠道。比如电话、QQ、邮件,论坛、知乎、豆瓣等。
-
朋友圈不定时发福利(开通会员免费获取资源)
-
微信号
wqxzvip
点击我自动复制
暂无评论内容